定点扶贫

首页 > 扶贫开发 > 定点扶贫 > 正文

我院为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问诊把脉

发布时间:2017-07-13阅读数:

为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扶贫决策部署,我院脱贫攻坚领导组坚持以科技引领玉露香梨产业健康发展。年初以来,与隰县人民政府通力合作,通过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共建试验站、进行系列技术培训、联合科技攻关等方式,解决玉露香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玉露香梨标准化示范基地,逐步引导玉露香梨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为此山西日报7月3日以《科技助推玉露香梨开花结果》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30年的选育,18年的推广,由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玉露香梨,终于在隰县这片黄土地上开花结果。其皮薄、肉细、核小、可食率高、含糖量高等诸多优点,惊艳了世人,并逐渐从深山走出享誉全国,直至出口美国。如今,玉露香梨备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纵观玉露香梨的发展之路,我们会感受到科技对特色农产品发展壮大、成为支柱产业的巨大助推作用。

两代科技人员30年精心选育

有人说咬一口玉露香梨,酥脆、香甜、细腻,那满嘴流汁的幸福感更是回味无穷,这就是有着“中国第一梨”之称的玉露香梨带给人们的高品质享受。

玉露香梨是我省自主培育的优良梨种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由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邹乐敏率领梨品种选育课题组科研人员,在大量梨树品种资源收集、鉴定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优良品质的新疆库尔勒香梨为母本,个大、果形美观的雪花梨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优良单系“74-7-8”,该单系具有皮薄、肉细、含糖量高、核小、汁多等特点。

2000年开始,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郭黄萍开始主持梨育种工作,带领课题组一班人继续攻关,配套相关系数,充分挖掘了该优良单系的特点。2003年,玉露香梨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科研成果鉴定,评价达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研究历经两代科研人员,时间长达30年。

为了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从2000年开始,郭黄萍带领课题组一班人在隰县等地开展玉露香梨区试、果品贮藏保鲜试验和生产示范推广工作。由于玉露香梨第一眼看起来外观并不出众,刚开始隰县的果农并不认可,全国更是知之甚少。郭黄萍就在隰县开始示范种植,等梨果成熟后把玉露香梨送给当地的老乡品尝,再背上玉露香梨参加全国的各大展会,让更多的果商品尝。这一投入,又是18年。

如今,凝结着省农科院一代代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与坚持的玉露香梨已经扬名海内外,成为山西省梨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2008年,玉露香梨获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评选一等奖;2011年,玉露香梨优质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获得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2013年,在北京昌平举办的中华梨王擂台赛上获得“中华梨王”称号;2014年7月8日,隰县玉露香梨被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组委会授予“中国大美梨”称号;2014年11月14日,隰县玉露香梨经国家质量进出口检疫检验总局严格检测,15项农残指标和重金属均未检出,成功出口美国,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产品形成产业 科技不可或缺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栽植玉露香梨,好的梨果基因还要有好的栽植环境,这样才能栽培出最好的梨果。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省内外示范果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果实品质分析后,发现只有在高海拔、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玉露香梨的果实品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地处黄土高原的隰县,正好满足了玉露香梨生长需要的所有必备条件。隰县栽植梨果历史悠久,明清时期,隰县金梨已是皇家贡品。其境内“三川七垣八大沟”,大部分海拔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得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梨果生长的最佳区域。

虽然玉露香梨最初在隰县推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郭黄萍依然带领课题组配套相关栽培技术,在当地推广试种。同时,隰县几届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玉露香梨种植,逐渐将玉露香梨发展到20余万亩,形成了如今的地方主导产业。

现在,隰县已经挂果的玉露香梨平均一亩能收3000斤到4000斤,果子还在树上的时候就有果商来收购,收购价在3元/斤-5元/斤,最贵的一年卖到了8元/斤-10元/斤,亩收益达普通品种的3倍以上,被专家称为“世界上最贵的梨”。

我省东西两山1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都是玉露香梨优质生产的核心产区,而这一带同时也是我省国家级贫困县分布最多的地区。“玉露香梨在我省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省丘陵坡地多,纬度在36°到38°的山区都适宜种植玉露香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好土地优势,让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郭黄萍说。

目前,玉露香梨在国内推广面积达40万亩,我省推广面积有30万亩,其中隰县从最初栽植的几十株发展到了20余万亩,经历了从不认知、不了解到主动、自觉发展的过程,为贫困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光明路。

“省农科院一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技引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省农科院在全省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以院市(县)科技战略合作为契机,通过科技人员与当地政府及涉农部门的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隰县乃至全省玉露香梨产业定能做强、做精、做大,驶入健康稳定发展的快车道。”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斌说。

产业健康发展 仍需科技支撑

2016年,隰县玉露香梨挂果面积2.8万亩,销售价格达每斤3.5元-5.2元。当年中秋节短短几天,全县3000万斤玉露香梨就已全部出园,收入达到1.2亿元,出现了“一梨难求”的局面。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果商和消费者提出,2016年的玉露香梨品质有所下降,主要是果皮变厚、果肉粗糙、甜度变小、香味变淡,甚至有果商提出了退货,这给热销了几年的玉露香梨敲响了警钟。

“玉露香梨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其优点是果实汁多肉脆、口感清香、品质优良;而缺点就是果形不太端正。因此,玉露香梨对产地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无论哪个条件跟不上,果实品质都会明显下降。”郭黄萍说,“玉露香梨的成熟期在9月初,而2016年,由于果商急于囤货,果农在梨果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已经全部采摘完毕了,加之当年雨水偏多,造成了梨果糖分减少,品质下降。另一方面,果农盲目追求高产而忽视了质量、果园管理措施落后、果园郁闭情况严重等,这些都导致玉露香梨品质有所下降。”

为了让玉露香梨这一产业健康、稳定、长远的发展下去,今年4月20日,省农科院与隰县县委、县政府共同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在隰县举办了“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会”,共同为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把脉。

“玉露香梨成为隰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也成为我省能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响的特色产业,这个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在共同解决玉露香梨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保证玉露香梨的独特品质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更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适宜发展地区要把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上保证品质,在不适宜发展地区切不可盲目推广,否则品质差的梨果面世后最终毁掉的是玉露香梨这一特色产业。”省农科院副院长王娟玲说。

为了解决盛果期梨园树冠郁闭、品质下降的问题,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牛自勉博士受到苹果高光效树形研究成果的启发,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潜心研究玉露香梨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如今,玉露香梨高光效树形整形修剪技术已在隰县习礼、阳德垣上规模化地应用。采用了该技术管理的果园,为玉露香梨的优质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时,省农科院正在和隰县人民政府共建“隰县玉露香梨试验工作站”,并将于今年后半年挂牌。工作站成立后,将进行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和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并培养一批乡土专家。

鉴于玉露香梨特有的品种特点,在发挥优势、提高品质的同时,还需要下大力气科研攻关,克服它的主要缺点。比如,果形不太端正问题;抗风力差,采前落果问题;果皮偏薄,机械磕伤问题;等等。重任在肩,省农科院的科研团队还将面临更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