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为全省农业“双减双抢”工作出谋划策

发布时间:2021-10-09阅读数:

自9月下旬以来,我省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持续降雨过程。仅国庆期间,我省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就达到了往年的1/3到1/6,局地累计降雨量甚至达到285.2毫米,创下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连续的强降雨及阴雨天气导致我省多地出现内涝、地质灾害、洪水等灾情,给我省的秋收秋种等农业生产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灾害。结合近期雨水情况及农业生产情况,我校七大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针对不同作物,纷纷提出“秋季连阴雨田间减灾减损建议”,指导农户应对灾情,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眼下正是高粱的收获季节,持续阴雨天气极易造成高粱出现倒伏、穗发芽和霉病问题,从而影响产量。为此,专家建议对于高粱大田出现积水时,要做到及时排水避免大范围的倒伏,并且在天气合适的时候及早收获。同时,针对因持续性降雨导致穗发芽情况,应提前收获,避免减产。对已经收获堆放的高粱要及时翻晒,避免堆积发生霉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烘干及时储存。

我省一些地方发生雹灾涝害,针对果园灾情,专家建议首先要及时排除积水,清除淤泥,保证树体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其次,对水淹果园要抓紧时间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可结合秋季深施有机肥,尽快恢复根系生长,提高树体抗逆性。再次,对果实进行脱袋处理,及早进行采收伤果,尽快出售。同时还要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果实着色。再次,将残枝、落叶、落果及时清出果园,减少病源。同时,要根据果园的受损情况适时采收。最后,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灾后评估,督促保险部门进行灾后补偿工作。

据统计,截止10月7日,连阴雨天气已造成全省蔬菜受灾面积6.4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受灾面积2.37万亩,露地蔬菜受灾面积约4.1万亩。为了有效降低蔬菜受灾损失,确保生产安全,专家建议无论露地蔬菜还是设施蔬菜,在预报有雨水来临之前,应及时疏通排水沟渠,下雨时和下雨后要及时排出菜田积水,对于下沉式日光温室还要用排水泵排水。对于已经积水并排出地表水的露地菜田,要开深沟沥水,清理田园,茄子、辣椒等直立蔬菜要进行培土防倒。对于受积水导致死亡的蔬菜,要在叶片和果实萎焉之前及时采收销售。雨期和雨后,由于田间湿度加大,病虫害较易发生,要注意防病治虫,进行土壤修复。对于没有倒塌的温室大棚要及时修补,抢种下茬。

当前正是我省马铃薯收获阶段,这次连阴雨天对马铃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延迟收获和后期贮藏易烂窖两个方面。因此,专家建议对受水淹地块要立即进行排涝,降低土壤湿度和薯块的浸泡程度,以防后期连续降雨及早霜冻。同时,在收获时要注意保护薯皮,避免病菌通过伤口入侵薯块,造成后期发病烂薯。装袋时要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纱网袋。由于受连续降雨的不利影响,预计今年入窖贮藏薯块的感病率、烂薯率将增加,因此建议农户及早处理,最大程度减少贮藏后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经济损失。

“寒露”节气已过,本来应是我省南部麦区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是中部小麦晚播抢种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部分低洼地块出现积水,土壤失墒散墒缓慢的情况,专家建议首先要迅速组织机械和人力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以便尽早收获、整地播种。其次,全省秋收作物应积极抢收,腾地播种。最后,全省播种区要分类分区,抢时播种。对于10月15日仍无法播种麦田的情况,可按“小麦一晚四补应变播种高产技术”进行播种管理。

9月下旬以来,谷子陆续成熟,目前正是收获的主要和关键时期。针对谷子的抢收减损,专家建议做好以下技术措施:一是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倒伏,便于收获作业;二是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加快机械收获进度;三是针对不同生产区域,有针对性地采取收获措施;四是针对不同品种,有序分步骤收获;五是多举措确保收回的谷子不发霉;六是政府组织,多方协作,科学指导,注意安全。

连续降雨对玉米后期生长及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专家建议雨停后如果田间有积水,首先应将积水排出。对于复播区的玉米应尽早收获。春播玉米如果没有倒伏及穗(粒)腐病发生风险,收获可适当推后,有利于籽粒脱水。其次,要密切关注土壤水分下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工或机械收获。最后在收获时要注意:对于枯死玉米要先收;倒伏的玉米要尽早收;茎腐病发病重的地块要优先安排收获;穗(粒)腐病发病轻的地块应尽量采用籽粒收获,及时烘干入库。如果发病重,应采用果穗收获,堆放前要剔除发病果穗,及时翻晒,避免重复感染。

当前,正值全省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面对近期全省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我校专家教授将积极投身减灾减损、抢收抢种的“双减双抢”工作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指导农户科学救灾分类施策,帮助农民渡过难关,尽最大可能减少农民损失,全力做好秋收秋种等农业生产灾后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