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公告 > 正文
首页 > 通知公告 > 公告 > 正文

【秋季连阴雨田间减灾减损建议问答】小麦抢种工作技术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小麦研究所 阅读数:

9月下旬以来,我省中南部降雨创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多地降雨达400毫米以上,连续阴雨使多地雨水下渗缓慢,部分低洼地块出现积水,加之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大和连续阴天等情况,土壤失墒散墒缓慢,对秋作物机械收获影响较大,对小麦的正常播种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我校小麦研究所姬虎太研究员针对小麦种植大户和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晚播小麦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有多大?

答:“寒露”节气已过,寒意逐渐开始,本来应是我省南部麦区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是中部小麦晚播抢种的关键时期。但由于连续阴天,对秋作物机械收获和小麦适期播种均造成严重影响。小麦适应性较强,晚播虽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只要积极应对,技术措施到位,做到“晚中求早”“晚中求好”,切实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仍然可以获得较好收成。

问:对湿度较大田地和积水采取什么措施?

答:各地应抢抓降雨间隙,尽早开沟清沟沥水,是抢收抢种的首要工作。沿汾河流域等应迅速组织机械和人力,疏通田边沟渠排涝和低洼田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以便尽早收获、整地播种。内涝严重区域,要启动排涝设施,降低外围水位,排除积水散墒,晾晒早播。

问:秋收作物田块应怎么开展工作?

答:全省秋收作物应积极抢收,腾地播种。复播地块应趁天晴,积极组织人工抢收玉米等秋作物,并将秸秆全部清理出田,达到快速晾晒散墒,争取墒情适宜时尽早播种,尽量避免机械过早进地收获或耕作整地,对耕层土壤造成破坏或板结;适合机械收获的田地,要组织好机械和人力,建议采用履带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抢收,并适当降低收获速度,使秸秆粉碎的更细,铺撒更均匀,以提高整地质量,便于尽早高质量播种小麦。

问:不同地区怎样开展抢时播种

答:全省应分类分区,开展抢时播种。从7日开始全省已经逐步放晴,最近,只有10月9日有小雨,其余大多是多云和晴天,各地应抓住有利时机,根据麦田类型和区域做好抢时播种。因气温升高,南部麦区低海拔(≤700米)正茬旱地麦田10月15日播种,仍可达到冬前壮苗,因此墒情适宜时正常播种即可;高海拔或中部旱地适当增加播量播种即可。南部复播麦田可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地块,可按照正常情况墒情适宜时播种,不应抢时早播,避免板结或机械重压对耕层土壤的破坏。对10月15日仍无法播种麦田可按“小麦一晚四补应变播种高产技术”进行播种管理。

问:晚播麦田怎么科学选用品种

答:选用冬性、半冬性中早熟、抗病、耐晚播、分蘖能力强的优良品种。通过增加冬春分蘖,弥补晚播对苗情的影响,构建健壮个体和合理群体。但严禁越区种植,预防冬季冻害损失。晋南麦区水地选用中早熟、高产、抗病抗倒、半冬性品种,如品育8012、济麦22、鲁原502、鑫麦296、翔麦23和临麦5311等品种。晋南旱地选用中早熟、抗旱抗倒、半冬性品种,如临丰3号、品育8161、品育8155、运旱20410、运旱805、翔麦517和长8744等品种。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选用中熟、高产、抗病抗倒的冬性品种,如长麦251、太412和中麦175等品种;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选用中熟、抗旱抗倒的冬性品种,如长6878、长6359、泽麦3号和长6990等品种。

问:晚播麦田怎么才能保证整地质量?

答:因地制宜,采用少免耕、轻简整地播种技术。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防止盲目抢耕抢种,避免因土壤偏湿造成播种质量差,影响出苗质量。宁可略晚勿烂耕烂种,尽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因阴雨造成土壤湿度偏大,无法深翻或深松,为抢进度、降成本,可根据茬口在土壤水分适宜时,采用少耕、轻简复式机械整地播种。旱地可采用复式耕作机械一次完成施肥、旋耕、播种和镇压等作业。已收获田块墒情适宜时可使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直刀旋耕、开沟、施肥、播种和镇压等作业;或先施足基肥,用小型旋耕机械浅旋一次,晾晒2-3天后再浅旋耕播种一次完成,也可撒播种植。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块播种时可卸下机具镇压轮,不镇压,以防表层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问:晚播麦田小麦的播种量怎么科学掌握?

答:根据不同播期、不同地块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一般每晚播1天,亩播量增加0.25-0.5公斤。同时,晚播小麦适当浅播和缩小行距,争取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一般播深以3-4厘米为宜。足墒时适当浅播能充分利用前期积温,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目的。播种过深,分蘖节深埋地下,影响正常分蘖,应避免近几年各地旋耕播种导致播种过深,甚至播深达10厘米,造成出苗细弱,分蘖推迟或不分蘖的单根独苗。也不提倡播种过浅,以免抗冻性和抗旱性变差,甚至冻害死苗。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播种机械合适情况下,可以浸种催芽播种。

问:晚播麦田怎么合理施肥?

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要施足底肥,以肥补晚。今年因晚播和化肥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叠加,要防止农民为减少投入,“净地”下种,确保施足底肥,田间管理要一促到底。晚播麦田一定要施足底肥,适量增加施肥量,在确保氮肥充足基础上,适当增加磷肥,促进秸秆腐熟和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对肥力偏低麦田适当增加前期速效养分比例,如施用硝酸磷等,快速提供小麦苗期生长所需氮磷肥促进冬前生长。根据我省小麦主产区麦田肥力水平,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精制有机肥150-200公斤的基础上,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0-11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水地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16-1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3-4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6:4为宜;亩产500-600公斤麦田,亩施纯氮15-16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3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7:3为宜;亩产500公斤以下麦田,亩施纯氮14-15公斤、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2-3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7:3或8:2为宜;优质强筋小麦氮肥播前底施、拔节期追施与孕穗期追施比以6:2:2为宜。

问:晚播小麦在冬季管理上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土壤湿度过大,小麦白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和锈病等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应做好播前拌种,使防控关口前移。拌种应注意严格按照用量,切忌增加用药量,影响出苗,造成出苗时间长,弱苗;同时要随拌随种,切忌暴晒和长时间放置,以免影响发芽率和快速出苗。同时加强播后查苗和田间管理。小麦播后7-10天,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地块,尽早用同一品种进行补种。对于未施基肥或基肥用量不足田块,冬前或补施苗肥或分蘖肥,促进冬前小麦生长。连阴雨后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杂草生长,要加强冬前化学除草。同时要提倡冬前镇压。对秸秆还田量较大,整地质量差、露籽较多和群体较大的田块,墒情适宜时做好田间适度镇压,确保根土接合,提高保墒防冻能力。(图片来源: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