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强化极端天气精准服务广受社会赞誉

发布时间:2023-08-10 文章来源:山西农民报 阅读数:

“在我们种植合作社120余亩农作物面临绝收时,科技专家施毅及时赶到并指导补救,顿时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也看到了希望。”8月6日,灵丘县瑞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东感慨地说。

当前正是“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日前我省多地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给全省主要农作物带来较大影响。从7月初开始,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在社会服务部的组织和指导下,从各个科研院所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产业研究院到“三区”科技特派队伍,科研人员及早动手反应敏锐迅速应对,针对农作物和养殖农户的预防措施及雨涝影响,多次深入基地和农户,从雨前雨中雨后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出和制定大量精准应对方案和技术措施,避免和挽回了众多农户和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的损失,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和赞誉。

日前灵丘县遭遇了196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上寨镇累计降雨达到324.4毫米,受灾行政村14个,农作物受灾面积约5010亩,农作物绝收约1425亩,是灵丘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灵丘县瑞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上寨镇上寨村种植的20亩马铃薯、40亩三年的五味子、60亩玉米受灾严重,几乎面临绝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高寒所科技特派团成员施毅第一时间赶赴上寨镇,及时为合作社送去了补救措施。并实地查看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受损情况,在受灾最严重的下寨北村,与该村委委员李丽实地查看了该村约310亩玉米、75亩马铃薯受灾及地损情况,对农作物抢收、排除剩余积水、适时中耕散墒、补施速效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及后期田间管理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根据该镇气候土壤实际情况,对高寒所选育的小杂粮新品种进行了科普宣传。

从7月初开始,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组织吕梁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等60余名科技人员,多次到汾阳、孝义、柳林、介休、怀仁等基地开展田间技术指导工作,涉及谷子、蓖麻、油葵、大豆等多种农作物,进行田间防汛预防应对指导和排水渠疏通清理等多方面建议。

7月23日,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集仁村遭遇短时暴雨和冰雹灾害,造成绿豆不同程度损害,国家食用豆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刘飞第一时间实地查看灾情,针对受灾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指导农民对农田进行杀菌剂封杀和叶面肥喷施,防止作物遭受细菌性病害侵染,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

本次长治强降雨过后,谷子研究所组织“三区”科技特派团和市、县科技部门对接,主动联系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以及市县各级科研部门的科技特派团成员,分赴壶关、武乡、平顺、沁源开展农业生产减灾技术指导工作。各科技特派团成员下沉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排涝、追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补种等工作。

据悉,7月份以来,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在社会服务部的多次组织和有计划指导下,玉米研究所、果树研究所、动物科学学院、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羊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和机构平台的200余名科技人员,纷纷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多个传媒平台,针对养殖常规预防措施、强降雨导致的土壤肥力流失、作物区渍涝风险、大风造成倒伏、高温高湿病虫害防治、田间淤泥清理等受灾情况,发布上百条防汛技术措施,精准指导农户和合作社安全防汛,减灾减损,受到广大农户、合作社的广泛赞誉。